日前炒股配资平台注册,在位于毕节高新区的贵州铭丰包装有限公司车间内,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,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产品订单。
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纸质、木质、塑胶包装盒和纸箱产品生产的企业,该公司2024年年产值达1.4亿元,共有员工850人,其中七星关区户籍的就占了90%以上。
“上班快4年了,月工资6000元左右,离家近,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。”张兴兰家住七星关小坝镇,相较于过去在外省打工,家乡产业发展让她有了更多就业选择,兼顾家庭也更加舒心。
毕节高新区产业园区。刘畅 摄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产业兴,则就业稳。近年来,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激活县域发展比较优势、扩充县域就业容量,产业集聚发展,推动产业链与就业链深度融合,群众的幸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。
像贵州铭丰包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,毕节高新区有107家。以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(下称明月工艺)为例,落户七星关区四年来,累计完成投资3.5亿元,已建成108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和240条先进的动漫手办生产线。
2024年,明月工艺实现产值1.2亿元,产业兴旺的同时,也积极带动了当地就业,从初期入职仅有7名员工,发展到现有员工1400余人。
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,工人加紧生产。李雪雪 摄
“预计今年产能将提升20%,还能新增数百人就业。”明月工艺总经理王冬阳说。
此外,除了校企合作开办“工艺美术设计与制造”订单班3个,该公司还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、毕节职业技术学院、毕节财校、毕节特殊教育学校、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都开办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并开办技能大师工作室,实现校企双赢。
为加快产业引领效应,2024年以来,七星关区通过成立劳动密集型、新型建材、新能源材料、新装备制造四条产业链工作组,充分发挥部门协调纽带作用,“四轮驱动”促进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,工人正在抢抓订单。李雪雪 摄
毕节高新区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,依托贵航新能源、明钧玻璃等121家企业,打造新能源材料先行区;依托储能中心、光创中心、盛安纺织、宏盛纺织等93家企业,打造新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;依托两山天麻、广药王老(药)、欣扬农业等48家企业打造绿色生态食(药)品产业园区,建成天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……
产业集聚,就业蓄水池效应越发明显,不仅解决了本地的劳动力就近就业,也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。
“刚来的时候是一个小员工,来厂里两年多就当上管理层干部了。”芒种时节,手里的工作不停,明月工艺员工林娜告诉记者,除了自己的努力,公司效益蒸蒸日上,良好的晋升机制和发展平台也让她坚定了在家乡发展的决心。
另一方面,良好的发展环境,丰富的人力资源,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,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在七星关扎根发展,如此良性循环。
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,为保障产业需求与劳动力技能匹配,七星关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。
七星关区零工市场。范俊岑 摄
4月27日,走进七星关区零工市场“互联网营销师”培训现场,讲师们口若悬河,学员们一丝不苟,热烈的交流互动让人心潮澎湃。
“我们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多形式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级,从零工市场运营以来,累计培训2300余人,涵盖焊工、电工、育婴师、家政服务员、中式面点师、缝纫工、互联网营销师等,为各行各业储备技能人才。”毕节七星关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松介绍。
七星关区开展厨师技能培训。郑德松 摄
依托七星关区零工市场,七星关加快培育产业工人,以技能培训赋能就业质量提升,让技能人才成为七星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“截至目前,七星关区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成效明显,累计培养‘毕节工匠’3.1万人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4742人次,建成村级就业信息平台599个……”七星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晶说,七星关区现有劳动力87.84万人,已就业74.28万人,其中区内就业36.17万人;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672人,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72人,新增技能人才12309人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
编辑 陈露
二审 江婷婷
三审 岳振炒股配资平台注册